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標準化設計、合理化建議、定製化方案、高質量產品
機製砂,屬於人工砂的一種,是由機械破碎、篩分製成的,粒徑小於4.75mm的岩石顆粒,用專門的製砂機生產,一般含有10%~15%之間的石粉(粒徑小於75μm的岩石顆粒)。
隨著河砂資源的枯竭和限采,建築用砂供需矛盾越來越激烈。雖然近年來機製砂得到很大發展,但是機製砂由於石粉含量及級配問題使得在混凝土應用中造成困難,導致機製砂在某些地區不能夠很好應用。為解決河砂緊缺局麵,交通運輸部發布《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於提高公路工程機製砂應用水平的通知》,對機製砂石質量給出具體參考標準,各地可結合實際情況在應用過程中製定實施細則,不斷加強機製砂生產與應用過程中的質量管控,確保機製砂質量。
新建砂石骨料生產線項目在前期設計時,必須首先考慮水資源供應狀況和水資源保護治理情況,因此,在其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選幹法工藝,其次是幹濕結合工藝,在產品不滿足市場或工程建設要求時才考慮采用濕法生產工藝;其次從資金投入、設備管理、自動化程度、占地、生產成品砂石骨料單位成本等綜合因素考慮,也是優先考慮幹法生產工藝,次之幹濕結合法,然後是濕法工藝。砂石骨料生產工藝設計與設備選型是骨料係統設計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砂石生產的質量和成本,在設計與設備選型時,應對料源岩石的性質、骨料成品的級配和質量要求、主要設備的技術性能等進行充分研究,既要滿足砂石成品的級配和質量要求,又要適應料源岩石的性質;係統設備配置既要具有技術上的先進性,經濟上的合理性,還要保證係統運行的可靠性。
1.幹法製砂
北方幹旱、少雨,水資源缺乏,在這種自然條件下,優先采用幹法工藝生產砂石骨料。下圖所示為典型的幹法生產工藝流程,原料經過振動給料篩和篩分機組合篩除泥土以後,一般要經過粗碎和中碎兩道破碎後再進行檢查篩分。
通過篩分將礦石分成3個部分:達不到產品粒度要求的礦石返回中碎設備重新破碎,這部分返料在中細碎和篩分之間形成—個閉路循環;中等粒度礦石直接作為骨料成品進入產品倉或者堆場;小於一定粒度的原料進入立式整形製砂機進行整形製砂,製砂部分產生的石粉通過選粉機和空氣除塵設備收集起來,進入密閉的石粉倉。
2.濕法製砂
生產過程中水作為工作介質和抑塵措施,全程參與砂石骨料的生產,故稱為濕法工藝,一般在水資源豐富的地區采用。
濕法生產工藝流程,原料經過振動給料機或振動篩篩去泥土以後,大塊原料要經過粗碎和中碎兩道破碎後再進行篩分,將原料分成3個部分:到不到產品粒度要求的最粗一級礦石返回中碎設備重新破碎,這部分返料在中碎和篩分之間形成一個閉路循環;中等粒度礦石直接作為骨料成品進入產品倉或堆場;滿足整形製砂機進料粒度要求的原料進入立式整形製砂機進行整形製砂,生產出來的砂石經過檢查篩分成砂和各種規格骨料,再經螺旋或鬥輪洗砂機衝洗後成為成品砂,骨料可以經洗石機衝洗後成為成品。通過分料閥可以調節各種成品骨料的比例。
3.幹濕結合生產工藝
這種生產工藝用水量介於濕法、幹法兩種生產工藝之間,在我國南方以石灰石為主要原料的水電工程配建砂石廠中應用較多。其典型工藝流程與濕法工藝流程幾乎一樣,主要區別就是檢查篩分階段不再加水衝洗,相應地成品砂也部分或全部不進行衝洗。
所以相對於濕法來說用水量少了很多,成品砂石粉含量相應也高了很多。但是製砂過程中產生的骨料還和濕法生產一樣經過洗石機衝洗後才算是成品,另外在預篩分環節也要用水衝洗去除石料上的泥土、石粉等雜質,衝洗後粒度小於5—40mm的礦石進入製砂環節。相對於幹法工藝,生產過程中還需要配置相應的給排水和汙水處理設備,隻不過供水量相對於濕法工藝少了一些。
幹濕結合法的缺點就是由於製砂原料中含水率在6%~10%,特別容易引起篩分設備篩孔堵塞造成篩分困難,進而引起成品砂產量減少,單位生產成本增加。
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具體方案需要根據物料、現場、需求等具體情況確定。
節能顯著、生產成本低
粒型優異、級配合理
易損件采用優質耐磨材料製成
用稀油潤滑,降低部件損耗率。
結構簡單,故障率低
處理量大,洗淨度高
耗水量低,功率消耗小
細砂和石粉流失少
密封結構好、全封閉傳動裝置
使用壽命長,幾乎沒有易損件
洗淨度高,所洗物料流失少、選洗效率高
可調式溢流堰板
中國 · 鄭州 ·滎陽市五龍產業集聚區·龍港南路與科技二路交叉口東南側
谘詢熱線:0371-64690088
電子郵箱:greenwellep@163.com